一个甲子的回顾
【人物名片】
王渭林男,1934年出生,浙江永康人,绍 兴文理学院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前身学校—— —绍兴卫校1954年 首届医士专业301班毕业生,一直在宁波市级医疗 单位工作,副主任医师,曾任宁波市妇儿医院内科 主任、门诊部主任等职务,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 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退休后任宁 波市老干部摄影协会会长、副会长6年。
跨入医校大门老师引领成才
1951年9月,我怀着既能学一门技术又可减轻家庭负担 (学校学杂费 全免,月补生活费9.3元) 的动机,入读省立绍兴医院卫校医事科 (一年后 改为浙江省绍兴卫校医士301班)。开学前夕,我和余能定同学,从杭州乘 夜航船,沿大运河顺水南下,伴随着夏夜的凉风、船老大格吱格吱的摇橹 声,以及拍打不绝的蚊子,就这样时梦时醒地熬至天明时分到达绍兴。
在船老大声声“到哉!”“到哉!”的吆喝声中,我俩迷迷糊糊地从船舱 跨到了岸上。一脚踏上陌生的古城土地,顿觉不知所措,幸好已有几位高年 级护理班的大姐们在码头热情相迎,才使我俩疑虑顿消,有说有笑地来到学 校。在学生宿舍的“白鸽笼”上放下随身的行李后,先后到来的同班同学, 相互问长问短。
开学那天,张兴武老师召集我们一班人,按身高的顺序列队,进了教室安排好座位后,他就站上讲台,用他那带着浓郁东北腔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办学宗旨和对学生的要求。严谨的话风使大家肃然起敬,和蔼可亲的模样,我至今记忆犹新。随后由我们自行推选了班委……感谢老 天,让我们找到了新家!
新中国初期,国家经济十分困难,学校教材、实验室设施都跟不上,好在我们学校设在省立医院内(现绍兴市一院),老师都极富临床经验。几天下来,感觉上课的老师讲课个个精彩,尤其是内科裘怿钊老师,授课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他耳熟的越腔,好听又好记。裘老师十分重视基本功,他参与翻译过的西塞尔内科学中的经典论述,以及他熟读的《卡波特物理诊断学》中的细节,总会反复向我们仔细交待,使我们终生难忘。老师们实实在在的教学态度把我们领进了医学的大门,两年半的理论学习和各医院的生产实习,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包括进修、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生自治管理生活丰富多彩
新中国时代的学生是幸福、自由和民主的。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学生自治会,参与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体等活动。
1951~1953年间,我曾先后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主席和市学联副主席, 有幸能为全校、乃至全市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例如,组织班级生活福 利委员轮流下厨房监督伙食,连一周三天的鱼肉份量都一一过秤,在食堂师 傅们的努力下,同学们每天都吃得又好又饱。我们有组织地派出代表到各疗 养机构去慰问从“朝鲜战争”前线送回来的伤病员—— —— —“最可爱的人”。在 学生会的支持下,我班的周宏奎、郎行懿等同学自已动手建起了广播室,课 余就播放新闻、爱国歌曲和校园动态。抗美援朝的主题歌“从东北、到西南 ……”在课间不时地在校园上空漂荡。
1952年,校学生会和班会在团市委的指导下,组织同学开展跳集体舞 活动,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等轻松的舞曲,同学们 在校园里翩翩起舞。各班的黑板报、文娱活动也十分精彩,我们还组织过以 体验“绍兴山水”为主题的夏令营。
1953年,在我们开始毕业生产实习前夕,通过换届选举,我把学生会 的有关工作交了班。作为绍卫历史上首个临床医学专业班—— —医士301班的出色表现,两位老班长功不可没。高锦春一手功夫笔记,可圈可点,堪称典 范,其字如人,做事认真。毕业后工作不久,他再次考入绍兴医专攻读临床 医学专业,令我们这批追梦人羡慕不已。张祥和毕业进修后一直在宁波卫校 (现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有老班长在,我们宁波同学和家人经常 相聚一起品茶论道,交流和分享心得,其乐融融!
一生悬壶济世结出硕果累累
1954年3月,我们班先后有18位同学来到宁波大市区,经过多年的辛 劳工作和勤勉学习 (进修和深造) 之后,大部分同学都成为临床各学科的带 头人。我觉得,在母校学到的和实习做过的基本功在临床工作和带教实习医 生中十分管用,甚至于在培训农村医生中也颇得心应手。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市级医院里几位同学身上的担子更重,学习十分 紧张。我担任的宁波妇女儿童医院内科主任的团队曾被评为市级先进团体, 本人也因此而沾光,曾数次被评为市级和省级先进工作者。一直在宁波卫校 工作的张祥和,先后从事生理、生化教学工作,曾任校“三理”、正常人体 学、检验等教研组长和校工会主席,以及省首届生化教研大组长,是当时省 中等卫校生化学科带头人。在宁波一院工作的沈庄夫,边工作边学习,坚持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攀登医学科学高峰,在呼吸学科领域造诣颇深,晋 升为主任医师,被推选任宁波市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至今还坚守在医院专 家门诊岗位上。李锦涛同学被分配到宁波象山南田岛工作,那里条件极差, 交通不便,生活十分艰苦,他勤勤恳恳为渔村辛勤服务,曾评为全国卫生先 进工作者,后调至嘉兴卫校任教。
在我们工作50周年之际,我班有20位同学相聚宁波月湖旁的清源茶 馆,裘怿钊老师、张兴武老师以及宁波市卫生局的两位老领导也前来品茶祝 贺。原中共宁波市委委员、市卫生局朱元卿局长中肯地说:“绍卫在宁波工 作的几位同志,已为宁波卫生事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裘怿钊老师也 说我班同学的成才是“绍兴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功的典范”。领导 和老师们的教育鼓舞,使我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
退休后,部分同学仍被返聘上岗,继续发挥余热,但相对轻松,业余生活也更为丰富多彩。如沈庄夫,除在医院上班外,还负责市医学会呼吸分会领导工作,参与老卫协《科学与健康》科普杂志的编辑工作,经常发表文章,笔耕不辍;叶敏还在社区免费为居民做保健咨询,电话、视频热线畅通;我退休后除上两天班外,担任了6年的市老干部摄影协会会长、副会 长,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爬山涉水,拍了成千上万的照片,也曾参与中 西医结合学会领导工作数年。大家的退休生活紧凑充实,收获了无穷的快 乐,使心灵得到丰富的滋养,变得更为健康向上!
行色匆匆,我们已在医疗卫生战线上疾走了60年,如今都已年过八旬, 天堂渐近。希望生活在幸福的大学时代的校友们扎扎实实地学好基本功(基 础课、临床课、社会实践),有效地汲取信息时代海量的知识,融汇贯通, 毕业后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