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念是母校
启程医士301班 胸怀梦想
在时光飞逝的一个甲子中,1954年3月毕业的绍卫临床医学专业,即 医士专业301班同学,在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神圣岗位上奋战了近半个世 纪后,都变成了耄耋老人。
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脑海涌波涛,最念是母校。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而母校教会我们做人做事,掌握医药技艺,在仁术舞台上成了主角,实现了人生价值。我们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更感恩培育我们成人成才的母校。正是母校近三年的培育,才使我们今生执业创业、有了扎实的根基。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百废待举,城乡缺医少药,百姓身体羸弱。 以为人民服务为已任的党和政府,英明决策,把大力发展教育和医药卫生事 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951年9月,来自浙江各地的39名俊男女沐浴着 党的阳光雨露,胸怀着学医成才的美好梦想,有幸成为省立绍兴医院卫生技 术学校医秋一班的学生。一年后,省医卫校与福康护校合并组建成为浙江省 绍兴卫生学校,医秋一班改编为医士01班。
当时的卫校处在绍兴城东街,以开元寺为基地的省立绍兴医院内,1951年10月竣工的500m2的两层小楼是教学和办公的主要场所 (我班的教室就 在两层楼上的东北角),旁边的平房因陋就简作为学生宿舍。开元寺中的一座古老而雄巍的宝殿,经修建用作医院和学校的大礼堂。新生入学后,学校 在此举行迎新晚会,校长作了以热爱新中国、热爱新专业为主题的演讲后, 老同学们给新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晚宴。靠礼堂东北有一块长方形的泥 地作为操场,再往北是食堂。这是我记忆中的母校雏形。
由于党政的正确领导、学校的认真安排、老师的精心教育,我们圆满完成了普通文化、基础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于1954年3月毕业。随即奉命赴杭州与杭州卫校的毕业生一起,参加了由浙江省卫生 厅组织的以服从国家统一分配为主题的学习班。当时,同学们血气方刚,激 情澎湃,个个服从国家统一分配,义无反顾地奔向全省城乡各地,承担起防 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校领导务实教育管理有方
建校初期,学校办学规模不大,教学设施不足,生活条件简陋。但是整个社会像久旱逢甘霖,政治空气清新,学校领导管理班子精干务实,能按照上级党政领导的要求,组织老师上好课,教育我们学生读好书,朝着医士(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前进。
当时学校校长由浙江省卫生厅直接委任省立绍兴医院钱康龄院长兼任。钱校长是一位学识造诣颇深的外科专家,曾在美国医学中心和国内昆明、杭州等医院任外科研究员、外科主任等职,长期担任医院院长和市民主党派工作。他戴着一副金丝框眼镜,风度非凡,对学生既像慈父,又是严师,管教管导,有时深入临床一线指导学生切开、缝合、清创、换药等外科基本操作,深受同学敬重。第二年,上级调绍兴福康医院鲁嵘副院长和内科裘怿钊医师来校分别任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同时还派来一位部队转业干部王世奎同志任生活辅导组长,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和生活管理工作。鲁副校长协管行政、专管教学,平易近人,爱护学生,联系群众。我们生产实习期间,他曾走访指导过我们,教诲我们学做一名好医生。当时负责学校具体事务工作的是张兴武老师,他兼任语文、史地、体育等课程,还是我们的班主任,劳苦功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当时学校领导班子能率先垂范,分工协作,在认真搞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工作的同时,切实安排好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保证了我们全面发展的学习质量。记得我们在学时,每周学习六天,每天上课6节(50分钟/节),早晚自修2.5节,下午安排学习互助活动和文体活动各1节,每周还有生活检讨会、大扫除和班、团活动各一次,作息制度很有规 律,生活井井有条,学校校风清正,教风严谨,学风勤奋,教学秩序稳定, 校园中呈现出一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奋发向上的氛围。
母校名师荟萃育人有方
建校初期,专任老师不多。我班的任课老师基本上都由钱校长从省立绍兴医院高年资医师中遴选聘任,他们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院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以被聘为教师,能传道、授业、解惑为荣,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临床医师教授基础医学课程凸显了基础与临床、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如外科李树国主任教解剖学课程,他对人体结构熟悉,临床应用性强,语言表达清晰,上课常不看教本,从讲台走到两行课桌间,边走边讲,对学生吸引力很大;生理学课由内科方铨医师兼任,他知识渊博,风趣幽默,由浅入深,逐一把复杂的生命活动及其机理传授给学生,后调金华地区医院任内科主任;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日籍医师斋滕敬治郎,他既是医院检验科主任,又教我班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以及检验诊断学课程,讲理论、看标本、做操作结合得很好;许根老师是学校早期基础课的一位专职教师,他在浙江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习期间,响应国家号召,通过专科进修,来到学校一边为学生上病理学课,一边为医院搞病理检验,为司法部门开展法医鉴定工作,很有水平。
至于由临床医师任教临床课程,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如从福康医院调来的裘怿钊大夫(大家都这样称呼他)在做好教导主任、组织安排好全校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好教活了《内科学》这门课程,凡是听过他讲课的无不交口称赞,后调至市人民医院先后任内科主任、院长、名誉院长;物理诊断由内科主任那墨林授课精讲多练,操作规范,教学效果很好,后调宁波地区医院任内科主任;任教妇产科学的王蕴芳主任和五官科学的朱学熹主任,医技精湛,教学热心,无论上课、指导实习均非常认真,既是好医师,又是好老师。朱老师现已寿过百岁,仍思路清晰,真是难得;福康医院潘连奎院长,系留美专家、美国胸腔外科学会会员,亦为我班上过胸腔外科疾病章节和英语课……
所有任课老师都能充分利用院校在一起的有利条件,在上好课的同时,组织本科室同仁组织开展教学见习和教学实习活动,使我们能及时看到典型病例和各种有关标本,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老师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和技能,更给我们以良好医德医风的熏陶,教会我们倾听病人倾诉、关怀安慰病人以及与之真诚沟通的本领,为我们走向社会、服务人民健康奠定了基础。本班同学均能以母校老师为范,一生兢兢业业从医,求实进取工作,全心全意为满足人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奋斗不息,成了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的骨干。
今天,我们在回顾毕业60年来的工作生活经历时,真是衷心感谢党的 英明领导和决策、母校的精心培育和老师的辛勤教诲,“阳光雨露育青松, 谢党英明谢师翁”,这是我们全班同学内心的真切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