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专业(100203TK)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诊疗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1: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生物医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培养目标2: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医学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医学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诊疗能力,具有基本科研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预防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为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3:知晓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大健康视域和全球健康视域,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具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培养目标4: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公民道德和国家法律,遵守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践行“修德求真”校训,具备弘扬个性、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身体健康标准;精神健康,养成宽容、关爱的品质。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劳动习惯。热爱医学影像学专业。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影像诊断及介入诊疗技能、临床思维和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诊疗、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毕业时应达到的培养要求细分为科学和学术领域、临床能力领域、健康与社会领域、职业素养领域等四个领域。
1.科学和学术领域
1.1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生物医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1.2能够应用医学等科学知识处理个体、群体和卫生系统中的问题。
1.3能够描述生命各阶段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1.4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
1.5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基本原则。
1.6能够应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
2.临床能力领域
2.1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医生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2.2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
2.3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能够系统、规范地阅读各种影像检查图像并判断图像质量,规范地书写各种影像诊断报告。
2.4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能够依据临床和影像表现,形成初步影像诊断结论,并提出合理的检查建议供临床参考。
2.5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法并能说明其合理性,对检查结果能做出判断和解释;正确掌握辐射实践正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影像诊断与治疗设备。
2.6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各种常见的临床基本操作,具有规范地使用X线机、CR、DR、DSA、CT、MRI、USG、核医学等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技能和排除简单故障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医学影像获取、处理、传输和管理的能力,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的能力,具有对各种常见疾病进行影像诊断、介入诊疗与放射治疗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理-影像、临床-影像的综合分析能力。
2.7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并说明其合理性;能够正确理解临床会诊(申请)单的检查意图,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临床诊断要求,具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经济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对患者检查的能力。
2.8能够了解患者的问题、意见、关注点和偏好,使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病情;努力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诊疗计划,并就诊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进行沟通,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2.9能够及时向患者和家属/监护人提供相关信息,使他们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案。
2.10能够将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识和理念结合到临床实践中。
2.11能够依据客观证据,提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2.12能够发现并评价病情程度及变化,对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2.13能够掌握临终患者的治疗原则,沟通家属或监护人,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用对症、心理支持等方法来达到人道主义的目的,提高舒适度并使患者获得应有的尊严。
2.14能够在临床数据系统中有效地检索、解读和记录信息。
3.健康与社会领域
3.1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
3.2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疾病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相关问题,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因素。
3.3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有效沟通,如开展健康教育等。
3.4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用药、康复治疗等方面的指导等。
3.5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熟悉医学辐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牢固树立病人及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熟悉各类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
3.6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的健康需求。
3.7能够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
4.职业素养领域
4.1能够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
4.2能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在工作中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和提供优质服务等行为,树立真诚、正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素养。
4.3能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服务中。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同行等有效地沟通伦理问题。
4.4知晓影响医生健康的因素,如疲劳、压力和交叉感染等,并注意在医疗服务中有意识地控制这些因素。同时知晓自身健康对患者可能构成的风险。
4.5能够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4.6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尊重其他卫生从业人员,并注重相互合作和学习。
4.7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毕业要求1: 科学和学术领域 |
指标点1-1:专业基本素养能力 |
指标点1-2 、1-4、1-6:科学研究能力 |
指标点1-3: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 |
指标点1-5: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
毕业要求2: 临床能力领域 |
指标点2-1、2-8、2-9:医患沟通能力 |
指标点2-2、2-3、2-6: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
指标点2-4、2-5、2-7、2-11、2-12、2-13、2-14:临床思维能力 |
指标点2-10:预防保健能力 |
毕业要求3: 健康与社会领域 |
指标点3-1、3-6、3-7健康问题及健康的责任意识 |
指标点3-2、3-3、3-4、3-5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技能 |
毕业要求4: 职业素养领域 |
指标点4-1、4-3、4-4、4-5、4-7:职业基本素养 |
指标点4-2、4-6: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 |
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厚基础:医学影像学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数理化、计算机、电子学、设备学、信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只有学好本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各个学科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在将来工作中更好地正确运用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临床诊疗服务。
重人文: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人文素养尤其是人文自觉的养成、人文精神的塑造、人文价值的建立、人文关怀的体现在医疗实践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医学人文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死亡文化与生命教育、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选修课、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杏林讲堂、中外经典导读等人文课程的开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医学宗旨。
强能力:运用医学影像学各项技术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及介入诊疗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学制与修读年限
学制五年,修读年限5至7年。
五、毕业学分
229 + 4学分
六、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七、核心课程
系统解剖学B、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超声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八、学期教学活动安排情况
(一)周数分配表
项目 周数 |
理论教学 |
复习考试 |
毕业实习 |
入学毕业教育 |
军训 |
寒暑假 |
机动 |
合计 |
学年 |
学期 |
一 |
一 |
17 |
2 |
|
|
|
3 |
1.5 |
23.5 |
二 |
17 |
2 |
|
|
2 |
5 |
1.5 |
27.5 |
二 |
三 |
17 |
2 |
|
|
|
3 |
1.5 |
23.5 |
四 |
17 |
2 |
|
|
|
7 |
1.5 |
27.5 |
三 |
五 |
17 |
2 |
|
|
|
3 |
1.5 |
23.5 |
六 |
17 |
2 |
|
|
|
7 |
1.5 |
27.5 |
四 |
七 |
17 |
2 |
|
|
|
3 |
1.5 |
23.5 |
八 |
17 |
2 |
9.5 |
|
|
|
|
28.5 |
五 |
九 |
|
|
23.5 |
|
|
|
|
23.5 |
十 |
|
0.5 |
15 |
2 |
|
|
2.5 |
20 |
合计 |
136 |
16.5 |
48 |
2 |
2 |
31 |
13 |
248.5 |
(二)时间安排表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假期 |
1 |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
A |
|
2 |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
A |
BE |
3 |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
A |
|
4 |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
A |
E |
5 |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临床见习 |
A |
|
6 |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临床见习 |
A |
E |
7 |
理论教学+临床见习 |
A |
|
8 |
理论教学+临床见习 |
A |
|
9 |
毕业实习 |
|
|
10 |
毕业实习 |
毕业实习 |
CD |
离校 |
周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假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A—复习考试, B-军训, C-毕业考试, D-毕业教育,E-专业调研及社会实践
九、实践教学环节
类别 |
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备注 |
基础性实践 |
必修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6 |
1 |
1 |
课内实践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16 |
1 |
2 |
课内实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6 |
1 |
4 |
课内实践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6 |
1 |
3 |
课内实践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6 |
1 |
5 |
课内实践 |
军事理论与军训 |
2周 |
2 |
短1 |
独立实践 |
Python程序设计 |
32 |
1 |
1 |
课内实践 |
基础性实践小计 |
112+2周 |
8 |
|
|
专业性实践 |
必修 |
基础化学 |
12 |
0.375 |
1 |
课内实践 |
有机化学 |
12 |
0.375 |
2 |
课内实践 |
医学细胞生物学 |
8 |
0.25 |
1 |
课内实践 |
系统解剖学B |
64 |
2 |
1 |
课内实践 |
医学电子学基础 |
8 |
0.25 |
1 |
课内实践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28 |
0.875 |
2 |
课内实践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32 |
1 |
2 |
课内实践 |
生理学 |
32 |
1 |
2 |
课内实践 |
医学影像物理学 |
8 |
0.25 |
3 |
课内实践 |
医学微生物学 |
16 |
0.5 |
3 |
课内实践 |
人体寄生虫学 |
8 |
0.25 |
3 |
课内实践 |
医学免疫学B |
24 |
0.75 |
3 |
课内实践 |
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8 |
0.25 |
3 |
课内实践 |
病理学 |
40 |
1.25 |
4 |
课内实践 |
病理生理学 |
24 |
0.75 |
4 |
课内实践 |
局部解剖学 |
48 |
1.5 |
4 |
课内实践 |
医学影像设备学 |
8 |
0.25 |
4 |
课内实践 |
药理学 |
16 |
0.5 |
5 |
课内实践 |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 |
64 |
2 |
5 |
课内实践 |
医学人工智能导论 |
16 |
0.5 |
5 |
课内实践 |
医学心理学 |
12 |
0.375 |
5 |
课内实践 |
预防医学B |
24 |
0.75 |
5 |
课内实践 |
诊断学实训实习 |
48 |
1.5 |
5 |
独立实践 |
内科学1 |
48 |
1.5 |
6 |
课内实践 |
外科学1 |
48 |
1.5 |
6 |
课内实践 |
妇产科学 |
32 |
1 |
6 |
课内实践 |
医学成像及处理技术 |
16 |
0.5 |
6 |
课内实践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
32 |
1 |
6 |
课内实践 |
内科学2 |
32 |
1 |
7 |
课内实践 |
外科学2 |
32 |
1 |
7 |
课内实践 |
儿科学 |
32 |
1 |
7 |
课内实践 |
传染病学 |
8 |
0.25 |
7 |
课内实践 |
神经病学 |
8 |
0.25 |
7 |
课内实践 |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
8 |
0.25 |
7 |
课内实践 |
肿瘤放射治疗学 |
8 |
0.25 |
7 |
课内实践 |
医学影像诊断学 1 |
48 |
1.5 |
7 |
课内实践 |
眼科学 |
8 |
0.25 |
7 |
课内实践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
8 |
0.25 |
8 |
课内实践 |
口腔科学 |
8 |
0.25 |
8 |
课内实践 |
医学影像诊断学 2 |
48 |
1.5 |
8 |
课内实践 |
介入放射学 |
16 |
0.5 |
8 |
课内实践 |
医学超声影像学 |
48 |
1.5 |
8 |
课内实践 |
小计 |
1048 |
32.75 |
|
|
选修 |
科研设计与实例分析 |
8 |
0.25 |
3 |
课内实践 |
医用细胞工程 |
8 |
0.25 |
4 |
课内实践 |
现代医学实验仪器及应用 |
8 |
0.25 |
5 |
课内实践 |
医学统计与软件应用 |
8 |
0.25 |
5 |
课内实践 |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
8 |
0.25 |
6 |
课内实践 |
中医学概论 |
8 |
0.25 |
6 |
课内实践 |
肿瘤学概论 |
8 |
0.25 |
7 |
课内实践 |
皮肤性病学 |
8 |
0.25 |
7 |
课内实践 |
康复医学 |
8 |
0.25 |
8 |
课内实践 |
精神病学 |
8 |
0.25 |
8 |
课内实践 |
小计 |
24 |
0.75 |
|
|
专业性实践小计 |
1072 |
33.5 |
|
|
提高性实践 |
必修 |
毕业实习 |
48周 |
36 |
9-10 |
独立实践 |
影像诊断思维与病例分析 |
64 |
2 |
8 |
独立实践 |
临床基本技能实训 |
80 |
2.5 |
8 |
独立实践 |
临床知识与技能综合考试 |
12 |
0.375 |
8 |
课内实践 |
毕业综合考试 |
24 |
0.75 |
10 |
课内实践 |
提高性实践小计 |
180+48周 |
41.625 |
|
|
小 计 |
1364+50周 |
83.125 |
|
|
第二课堂实践 |
选修 |
素质拓展类实践 |
公益活动 |
至少修得1学分 |
按照学校有关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文件进行认定,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公益活动”至少获得0.5学分,由团委认定。 |
职业能力考核 |
经典著作阅读 |
学术讲座聆听 |
社会实践 |
创新创业类实践 |
学科竞赛 |
至少修得1学分 |
科研成果 |
课题研究 |
创新创业项目 |